首页 > 现代化建设

连云港加快打造沿海发展区域增长极

发布时间: 2024-03-13 10:45:13

七一六所成功研制出LNG船岸智能装卸系统、LNG输送与转驳系统等重大高端智能装备

□ 实习生 杨袁鑫 本报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毛莎莎 孙国文

2月27日上午,连云港市行政中心350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港城大讲堂”正在举行。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麦康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分别以“海洋渔业经济形势分析”和“深远海养殖发展的科学和经济逻辑”为题,给连云港全市干部上了一堂深刻、独到的“新春第一讲”。

“新春第一讲”请来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授课,进一步释放了连云港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连云港大有可为。海岸线全长195.88公里,海域面积7516平方公里,汇聚“港、渔、景、岛、涂、能”等多种海洋资源,连云港聚焦海洋产业突破,持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形成建设海洋强市的强大合力,以更大力度激发澎湃蓝色动能。

 

“今年是连云港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40年来,连云港矢志向海图强,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现代海洋强市建设,逐渐成为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

向海洋要食物,充实“蓝色粮仓”

过去的一年,连云港海水养殖面积70.3万亩,海水养殖产量36.4万吨,海洋捕捞产量11.5万吨,远洋捕捞产量4.1万吨,海洋渔业产值达到151.3亿元。

“在传统海洋渔业方面,连云港的优势是显著的,未来如何推动海洋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麦康森说道。

江苏海福特海洋科技公司生产车间里热火朝天,海洋罐头产品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得益于近年来公司在海洋预制菜创新研发上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公司6座车间已配备全自动化海洋预制菜生产线,并开发出六大品种18种口味的预制菜产品,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康介绍。

加快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大型养殖工船、深海抗风浪网箱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发展海洋特色预制菜,高水平打造苏鲁海产品产地市场……当下,连云港正聚合优势,聚力突破,实现新的发展。

去年,“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首航,远赴南极开展为期154天的有效捕捞作业,共捕捞原虾40786.4吨,加工成虾粉5465.1吨,分5批全部运回并通过连云港口岸入关;一期磷虾油生产线于同年10月16日正式投产,可年产600吨南极磷虾油。让“一只虾”带动更多海洋经济产业链,目前,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所、汤臣倍健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

向海洋要发展,打造“黄金通道”

门机回旋,吊具起落。站在连云港港远眺,巨轮频靠,车船如织。

2023年全港吞吐量增长6.7%、集装箱量增长10.2%、整车出口增长达到36%、海铁联运量和海河联运量增长超过8%。江苏首座4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级航道二期、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投用,全国最大体量的智能立体车库即将投产,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

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海港,连云港港正不断扩大“蓝色朋友圈”,发挥海洋作为连接海内外市场的重要通道作用,抢抓东西双向、陆海统筹的开放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区域联动”开放布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打响“海河江、铁公水”多式联运品牌,稳步向“千万标箱、东方大港”迈进,为建设海洋强市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连云港中欧班列再次冲出新年加速度。数据显示:春节8天长假,连云港中欧班列到发货物1794标箱,运行22列,较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43.3%,再创历史新高。

“面向未来,连云港港的发展关键词仍是‘应时而动、乘势而上’。胸怀强港梦想,加快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完善港口智能调度系统,推进数字航道建设,坚持重抓国际班列扩量提质,坚持加强陆海通道战略研究,深化合作联动,丰富‘连申快航’物流供给产品,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国超说道。

向海洋要竞争力,延伸新兴产业链

向海图强,舟楫为先。

2021年,国内首艘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一号”轮在连云港投产试运行;2023年11月20日,全球马力最大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二号”轮(5400HP)在连云港交接启用;今年1月29日,连云港港纯电动拖轮建造迎来首个外订单,业主单位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逐梦深蓝,瞄准高端、智能、前沿技术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连云港的“征途”从未停止。

LNG输送与转驳系统(STS)是一种安装在LNG加注船上实现船与船之间输送的柔性管路系统。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将船岸装卸技术成果转化移植,成功实现LNG输送与转驳系统的国产化研制。2023年初,该系统在全球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上正式投用。“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实船应用的国产装备,该系统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截至目前,已完成2—10英寸系列化系统产品自主设计,系统及关重部件产品将在多型LNG加注船、LNG运输船上装船应用,实现创新研发与应用。”项目技术负责人陈一鸣介绍。

让更多“连云港制造”扬帆出海,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素正加快在港城集聚。“港口超大型流体装卸无人作业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江苏康缘药业新研发涉海中药创新药3项,澳新药业2项海洋药物加速推进。研发全球首个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的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成功应用于桥梁建筑补强加固。中复神鹰“深海装备专用碳纤维材料制备与深海应急平台制造技术研究”项目获市级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立项。

科创引领,澎湃蓝色动能

经略海洋,加快科技创新是关键。在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里,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建造工作正进入分段总组期,“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作为国产船海装备测试验证平台,可以充分考核船海装备在实际海况、实船应用工况下的性能、功能、效能及可靠性,成功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船预计2025年初交付。

接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连云港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文件,明确阶段性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任务举措。在全省首家成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率先组建海洋经济工作专班,统筹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设立规模3亿元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顶层设计提质赋能,科创硕果层见迭出。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深海空间站部分科研任务,百吨级无人艇建成下水,1500吨级中尺度试验船完成首航试验。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42家,引进涉海科技副总70名。成立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连云港市新材料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国海洋大学(赣榆)国家级科技小院揭牌。

“接下来,我们将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长三角区域等内外联动,积极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质量科技型企业梯队,发挥重点科技平台、科研院校聚才引才作用,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培养引进海洋人才,全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连云港市科技局局长许东方说。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