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资讯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运河文化普及云上盛会
发布时间: 2023-07-05 08:55:05
7月1日至5日,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在苏州金鸡湖畔进行,汹涌的参展人潮让本届书展成为这个火热夏季最“热”的一道风景。
7月3日,著名作家、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携新作《大河》做客书展中心舞台,与中共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思英,鲁迅文学奖得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著名评论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共话“运河支队”的传奇故事。现场集聚的一百多位读者和观看网络平台直播的500多万观众共同见证《大河》新书首发,共同聆听战斗于大运河两岸抗日英魂的慷慨悲歌,共同揭开大运河文化中的红色印记。
“运河支队”首现文学著作。《大河》是国内首部以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不朽功勋的“运河支队”为对象的长篇小说。抗日战争期间,运河支队活跃在苏鲁交界和运河两岸,曾受到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盛赞,与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与日、伪、顽、匪、特各方势力裹血力战,罗荣桓称这是一支 “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陈毅盛赞“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然而长期以来,运河支队的故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学书写,所以没有像铁道游击队那样家喻户晓。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张新科历时十余年书写,以60万字的鸿篇巨制,将运河支队尘封于历史的峥嵘往事带到现代读者面前。因此,《大河》又被评论家称作“大运河畔的《铁道游击队》”。
大运河文化展现红色血脉传承。在活动现场,张新科披露了自己创作《大河》的初心和历程。当年他在徐州高校工作时,曾因偶然机会接触到运河支队的后人,他们向他讲述了“爷爷奶奶”们的故事,并表示“特别羡慕铁道游击队的爷爷奶奶们,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我们长辈的故事没有人写”。张新科深受感动,为运河支队的默默无闻感到惋惜,并萌发了要挖掘这段湮没于历史的英雄部队革命故事的念头。这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他不间断地拜访运河支队成员后人以收集第一手材料,多次实地走访铜山、贾汪、柳泉、利国、邳州、睢宁、张山子、微山湖、黄邱山套等运河支队战斗过的地方,查询收集了200多篇(部)记载运河支队的书籍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就《大河》一书,让长久以来鲜为人知的运河支队的英雄往事重归大众视野,同时告慰长眠地下的运河支队数千英灵。大运河文化、大运河精神中所蕴含的红色血脉,第一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来自运河支队主要战斗地贾汪的中共贾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思英表示,运河支队是贾汪红色历史的优秀代表,在苏鲁边界革命斗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张新科以十余年的亲身调查,让运河支队的事迹走出贾汪,让运河支队的革命遗志为更多人所继承。
“山河写作”呈现苏鲁多彩地方文化。鲁迅文学奖得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张新科是一个有政治信仰的作家,他将乡土小说和红色经典、风俗史和革命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红色经典的独特书写,丰富了长篇小说的类型,对于保存地方革命历史,构建国族共同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著名评论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表示,张新科的写作是真正“脚踏在祖国大地上”的写作,每次都会做大量的实地走访考察,因此他的“山河写作”自然地融合了宏大叙事与民间叙事、革命历史与日常生活,地方语言特色鲜活,民风民俗呈现了浓厚地域文化色彩。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掀起了“新 时代山河写作”的潮流 。
一场新书首发会,不仅推介了一本革命文学题材的最新力作,揭示了一段逐渐被尘封的大运河红色文化印记,同时也呈现了多姿多彩、稚拙古朴的苏鲁地方文化,这正是新时代社科普及把“理性变感性”“理论变生活”“静态变动态”“有意义变有意思”“平面变立体”“传统变数字”的综合展现。
这场发布会,是一场不折不扣又别开生面的大运河红色文化、地方文化普及的云上“盛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