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资讯
城市面孔丨张新科:跨界作家的英雄情结
发布时间: 2023-10-02 10:46:02
历时18年,一部39万字的长篇小说《远东来信》,实现了文学领域此类题材零的突破;
历时10年,一部近50万字反映淮海战役的长篇小说《鏖战》书写完成;
历时10年, 一部反映运河支队60万字的小说《大河》出版。
描写雨花台烈士英雄事迹的45万字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此外,还出版了55万字的《山河传》、50万字的《惊潮》,以及《铩羽》《江山》《鲽鱼计划》《树上的王国》《渡江》等小说,总计近600万字。
这位丰产的作家名叫张新科。
张新科
著名作家 留德博士 博士生导师
▲城市面孔:《张新科:跨界作家的英雄情结》
张新科原本是位“理工男”,本科学的是化学工程,留学德国却转攻了哲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从担任大学校长到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无论工作如何繁忙,写作一直是他不变的爱好,被誉为“中国当代重大红色革命和谍战题材创作领军人物”。
一个学化工的“理工男”怎么会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
张新科说,他深受当过中学校长的父亲影响,中学时就会写一些小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上大学后即便选择了理工科,写作的兴趣也从未停止。
1995年,张新科在德国留学期间,无意间从一张德文报纸的夹缝中看到了一个报道,介绍二战期间中国上海收留三万多名犹太人的历史往事,那时正上映电影《辛德勒名单》,他和当地同学也一起讨论着二战中纳粹屠犹的历史。
中国大使发签证给犹太人的故事,让他很受震撼,中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发了他文学创作的冲动,他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知晓这样的故事。
张新科开始利用假期,遍访周边国家,造访了各地的二战纪念场馆、博物馆、图书馆与集中营,在完成学业之余,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留德七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带着大量素材回国后,他又多次前往上海,寻访犹太人曾在上海生活的地方,采访当年与犹太人毗邻而居的上海老人们。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18年39万字的长篇小说《远东来信》正式出版,实现了文学领域此类题材零的突破,被誉为中国版的《辛特勒名单》。
张新科说:“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在自己遭受日本侵略者迫害和屠杀的时候,给犹太人食品,帮助她们租房,给她们衣物,展现了国际主义的大情怀”。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尊重历史、致敬前辈的心态投身创作,小说《远东来信》在张新科文学创作生涯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从此他开始走上真正意义的作家道路。
▲苏州书展《大河》发布会现场照片
一曲“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鲁南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在微山湖畔、运河两岸,还有一支抗日队伍,曾与“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在八年抗战中阵亡四百余人,这支同样传奇的队伍就是“运河支队”。
当张新科在徐州工程学院当校长期间,运河支队的后代们找到张新科,希望他能写写他们“爷爷奶奶”们的故事。深受感动的张新科,为运河支队的默默无闻感到惋惜,并萌发了要挖掘创作这个农民自发武装的抗日故事。
▲侵华日军特务调查机构档案
▲张新科搜集的各种《民谣》
理工科的理性,加入文学的感性,让张新科笔下的文字在虚构与非虚构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张新科在文学创作中遵循的八字箴言。他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泪流满面,为昔日英雄们的壮举感动不已,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让年轻的读者感受到英雄的情怀、英雄的气概。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