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资讯

“非遗流芳·博物札记——奇妙社科知识之旅”2025暑期社科普及研学营开营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51:23

7月22日,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联主办,江苏省社科联承办,交汇点新闻、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媒体支持的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评审活动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启动。同期,“非遗流芳·博物札记——奇妙社科知识之旅”2025暑期社科普及研学营开营。

据了解,这是“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举办以来首次线下邀请“小评委”参与评审。前期,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征集活动已收到2300多件作品,经第一阶段评委初筛后,共有75部作品进入下一评审环节。此次研学活动对其中25件作品进行评审打分。现场,30位中小学生从青少年朴素、直观的视角给作品评分。

明代长城修筑制度有哪些?龙凤、鱼鸟、太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国人自行设计并投入营运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御窑金砖如何变土为金?30位“小评委”端坐桌前,伴随大屏上短视频的依次播放,眼前浮现穿越千年的边塞军防和惟妙惟肖的指墨画,耳边响起赫哲族古老的吟唱低语和千丝万缕的机杼声声,鼻尖“嗅”到定胜糕的香甜和酸浆面的酸鲜。

每件作品播放结束,“小评委”们都郑重在打分表上写下分值。其间,还进行了问答互动环节,“小评委”们踊跃参与、积极抢答,寓教于乐的形式,巧妙将人文社科知识扎根在他们心中。

提及此次观看的25个参赛短视频,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学生陶晨浠印象最深的要数“从方寸青石间窥见的明代长城修筑制度”。采访中她表示,“视频画面精致、解说清晰,为帮助小评委们更好理解还用了动效,我们都能听得懂。”陶晨浠在台下观看时格外认真,打起分来格外谨慎,“来到现场当‘小评委’感觉很光荣,要对参赛作品负责。”陶晨浠告诉记者,当“小评委”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此次播放的短视频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知识,自己也增长了不少见闻。

“没想到一把油纸伞的制作流程这么漫长,每个环节要求也很严格,更加显示出制作者的不易。今天的活动让我对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更感兴趣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学生卜俊祺是交汇点研学活动的“老朋友”了,他向来就对社科知识感兴趣。此次得知暑期有“非遗流芳·博物札记——奇妙社科知识之旅”社科普及研学营,便让家长替自己报名。“研学内容非常有意思,能看能动手,还能学到新知识,后面还想继续参加。”卜俊祺说。

 

现场,30位“小评委”还实地参观了南京民俗博物馆,于回廊交错中感受古朴建筑的建造美学,领略秦淮灯彩、南京绒花、云锦织造、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金陵竹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荣老师给营员们带来了一场竹刻体验。现场竹片分发至孩子们手中,经过铅笔的简单勾勒后再上刻刀,赵荣时不时俯身上前,手把手指导小营员们下刀的力度和深浅。伴随细碎竹屑的落下,一幅幅稚嫩却鲜活的竹刻作品在孩子们的掌心绽放。

一场奇妙的社科知识之旅,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知识、非遗文化用鲜活生动的视频带到“小评委”眼前。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实践体验,让蕴含在文物、非遗之中的民俗文化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汇聚成一堂生动的社科研学课。

下周,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线下研学活动还将陆续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苏州中国刺绣艺术馆,邀请各地“小评委”们现场对相关作品进行评审打分,继续开启独属于他们的2025社科研学之旅。 

来源:交汇点新闻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