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克思主义
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0-12 16:00:12
□ 任宏阳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反映现实、解释现实和论证现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是强化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的重要体现和现实需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动态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在动态发展中坚守立场和初心,坚持实事求是,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作用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分析、历史分析和矛盾分析法,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光明前途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供借鉴。因此,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观念、立场和方法的掌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丰富完善的重要基础。
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握人民愿望和期待,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思想,以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取得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推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需要立足新的发展实际,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关系问题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既要体现其理论自觉,也要注重体现其实践指导作用。
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要加强对中国具体实践和具体实际的全盘把握和全面洞察,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与应然之举。
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提供现实依据。要坚定不移地在“问”与“答”中完善理论、丰富实践,开辟发展道路;成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邀请高校、地方、政府部门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对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研究;认真梳理、科学总结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将中国具体实际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探索实践,以及中国具体实际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契合与融合发展的背景、发展脉络、主要成果、价值意蕴等。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皆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有其自身的革命性、先进性和人民性,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是什么”和“怎样做”的诠释和理解。
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不仅要注重把握中国的历史发展实际,同样要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具体实际总结归纳。针对新阶段、新时期、新一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发展理念、发展格局、经验启示和理论成果,进行认真吸纳和及时整理。可将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等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以更具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力和先进性。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等探索取得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将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中国具体实际的前瞻性思考和洞悉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以中国智慧、中国视角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理论支持。
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充分凝聚和吸纳中国独有的精神内核、文化底蕴和道德追求,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性、原创性和学理性,以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引领作用和指导作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联的文化素材和文化思想。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民贵君轻”“为政以德”的民本、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选贤举能”“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治理思想、道德追求等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相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等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处之智相通;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使命担当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追求和精神品质相通。这些都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同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注重将人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关系、家国天下这一空间中加以探讨,都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有其内在相通之理,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中,汲取养分、得到启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斗争、革命、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无不体现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内在价值主张和实践目标的契合性,为二者的深度结合和融合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结合文献资料、科学研究、数字复原、专人访谈等手段,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践进行全面搜集和整理,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向。只有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内核,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和时代内涵加以提炼、总结,才能真正做到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效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