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失传”古稻重现苏南稻田

发布时间: 2024-10-31 19:51:31

古红莲稻是苏州颇负盛名的地方特色品种,由于产量低、种植成本高等原因,一度几乎绝迹。如今,这种“失传”的古稻又重现苏南稻田。 

□ 本报记者 丁蔚文

 

10月29日,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晚稻田一片金黄,这些古红莲稻经加工脱壳后,一部分将被运送到酒庄酿酒,更多的将满足等着新米尝鲜的预订客户。种植户方建国向记者介绍,“红莲稻香味清雅、口感软糯,是苏州本地特色优质稻米,也是《红楼梦》中提及的‘胭脂米’,但这一稻种也曾一度‘失传’,面临无人种植的局面。”

近年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提高稻米品种多样性同样重要。苏州用10年时间探索,让古红莲稻实现“活态传承”,给地方小众稻种的保护利用带来启示。

 

颇负盛名,为何又一度绝迹?

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南宋诗人范成大品评稻米有诗“红莲胜雕胡”,“雕胡”指宋代最上等的“菰米”,现已绝迹;明代农学专家黄省曾所撰农书《稻品》,第一个介绍的就是苏州红莲稻……从晚唐到明代,红莲稻在苏州颇负盛名。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提到“乌进孝送年货”,年货中御田胭脂米仅二石,而下用长米有一千石,从侧面说明御田胭脂米的珍贵。“这种色泽红润、清香甜糯的稻米一直是米中极品,在苏州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自上世纪50年代起基本消失。”方建国说。

古红莲稻是苏州地方特色品种,为何会消失?产量低、种植成本高是根本原因。此外,红莲稻易遭病虫害,种植难度较大,产量仅为一般稻米的40%。

近年来,地方小众品种水稻开始受到关注,方建国的古红莲稻种植,就属于苏州市地方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生产示范及开发利用基地项目。特色稻种在生产端消失后,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有专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对其进行保种研究。现在种植的红莲稻,就有赖于农业专家从古红莲稻后代返祖的稻穗里挑选出种子,将其提纯复壮,后交由方建国开展小规模种植。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方建国,最初从事的是国际种子贸易,后来决定回乡种田。在国家(苏州)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方建国拿到一两斤红莲稻稻种,开始尝试种植这种“失传”水稻。

稻米天然有富集有毒物质砷的能力,种好米一定要养好田。方建国选择太湖边没有工业污染物的田地,再用有机肥、菜饼为土壤育肥,靠微生物、蚯蚓等分解有机物,以生物农药代替化肥农药……把土养“健康”了,再按照有机农业、欧盟的食品标准,解决生产端的问题。

第一年一两亩,第二年扩大到5亩,每年扩繁,三四年下来红莲稻的种植规模一直保持在100亩左右。“红莲稻刚种下去根茎微红,成熟后变成枯黄,高度比正常稻子矮二三十厘米。”方建国对于红莲稻的特性如数家珍。10年来,他投资近200万元。2016年遇到太湖水灾,稻田被淹;今年又因台风损失一部分。好在这两年产量逐渐提升,每年亩产在350斤左右,能卖20元一斤,稻米在收割前就被预订大半。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吴承玉测试后认为,古红莲稻糖化速度慢,花青素含量高,还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袁卫明说:“这种彩色的米是天然的色素,做糕点、八宝饭时可以调色,包成粽子自带Q弹的口感和特殊米香。”

保留地方传统稻种,意义何在?

红莲稻是长粒米,具有抗高温特性。2022年高温天长达40多天,好多水稻品种花粉失活不育,导致稻不结籽,但红莲稻长势良好。在方建国眼里,古红莲稻品种稀缺、特色鲜明。从最初的一两斤种子,到如今约100亩的规模,产量提高了,就可以探索用稻米制作茶饮、醋、酒等。

“农业最关键的是种质资源,不生产出来,大家也看不到。古红莲稻种植成功后,大家品尝到传说中的大米,也推广了苏州稻作文化。”方建国担心的是,目前地方传统品种消失得很快。以前杂交稻品种口感差,红莲稻虽然产量低,但是因其口感好,还有少量农户保留。现在的推广品种产量高口感又好,推广时很容易让其他产量低口感差的品种被彻底淘汰。但是,稻米品种也需要生物多样性,地方小众品种也有需求和市场价值。

国家(苏州)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一派丰收景象。这里种植的保护稻种达170多种,苏州市农业(地方稻)种质资源保护的有红莲稻(鸭血糯)、苏御糯两种。“今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前些天降温了,鸭血糯不耐低温,长得歪歪扭扭的。”吴中区东山镇渡口村村民沈阿七正将收获的水稻打捆装车。

苏御糯也是苏州地方品种,过去的老品种稻株不结实,活力低。试验站经过改良让其株型更加茁壮,同时还把播种期、移栽期往后推,因为栽培早、在高温下抽穗,花粉容易失活,经改良后避开高温,可以提高品种结存率。

记者看到,试验站里的二三十亩水稻田,稻株特别茁壮。与一般水稻田不同的是,试验站稻田四周有防鸟网。高级农艺师朱正斌介绍,站里大部分种植的是国家水稻区域试验中心品种,有一小块用于种植特殊水稻品种,防鸟网是为保证产量的精确性。

据了解,试验站的苏御糯亩产600多斤、红莲稻亩产700斤。今年苏州市吴中区、苏州新区、张家港市示范种植200多亩红莲稻。除地方保护等小品种繁育外,试验站还进行水稻良种研究,对晚粳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等。“把好稻种挑出来,除了考察水稻株,还对抗逆性、抗病虫等方面有要求。比如海南好多有色稻,米不好吃,只有观赏价值。我们考虑粮食要有实用性,要培育口感好的稻米。”朱正斌说。

小众农产品,如何拓展市场?

除了红莲稻,方建国还种植南粳46、南粳5055和苏御糯。苏御糯作为一种长粒型糯米,其象牙白色米粒自带香气,酿酒时可以不用放桂花增香。方建国认为,好的稻米原料做出的好产品,不需要用“科技和狠活”,就能创造出好的品质。但是,好的品种不能一味追求高产,要在保证其特殊口感的基础上,探索适度规模的品种产量。比如日本用好稻米酿造高品质的清酒,“山田锦”就是特意栽种的更适合酿酒的品种。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程看来,江苏原有地方特色稻种现在不多,原因是这类稻米成不了主流,只能作为特色产品开发,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部分人群需求适度开发。“苏州古红莲稻是历史上的一个传统农作物,作为种质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生产特色稻米及衍生品供应有需求的人群,比如开发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等,形成特色产业。”张洪程说。

“苏州的古红莲稻是小众产品,受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喜爱,但目前市场规模还有限。如果能融入中国文学之美等文化元素,把特色农产品与乡愁相结合,也许能成为拓展市场的途径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水稻专家丁艳锋表示。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