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江南

无锡惠山玉祁礼社:“一区、四核、多点”,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业态

发布时间: 2023-04-13 10:58:13

礼社,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的西南,处于无锡市、常州市和江阴市三市交界的地方,礼社始于南宋,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早称吕舍,因南宋官员吕文缨在此筑草舍命名。后礼舍薛氏一族绵延昌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兴建街市,定名礼社。乾隆年间,礼社兴建街市,形成了九弄十三进的街坊布局,成为江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礼社古村最著名的就是那条200多米长的老街,扁担宽的老街两侧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深宅大院,石库门、方砖楼、花墙、雕梁、花园等别具一格。2010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礼社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荣获“最美古村落”称号。20203月又添新荣誉,成为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

一、礼社村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1、“教授之乡”:名家硕儒辈出

礼社村,始于南宋,早称吕舍。“礼社”二字是薛姓族人根据江阴同宗的“仁社”而来,蕴含“尚礼守法安居之地”之意。“锡澄武中心枢纽,江湖河汇合分流”,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乾隆年间,礼社就已兴建街市,形成了九弄十三进的街坊布局,成为江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繁华异常。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造就了这方地灵人杰、钟灵毓秀的热土。除了被誉为老一代经济学家“双子星”孙冶方、薛暮桥,还涌现出“一门四博士”、“兄弟两院士”。著名医学专家薛邦祺,教育家薛仲华,女性教育家薛正,实业家薛明剑,中国消防器材的创始人薛震祥,近代实业家、教育家薛明剑,国家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薛佛影,书画名家秦古柳以及“两院”院士秦伯益、中科院院士薛禹群 、工程院院士薛禹胜等均来自礼社。据统计,礼社村走出来的高级职称人才有120多人,按全村人口计算,平均每30人就走出了1名“教授级”人才,被大家赞誉为“教授之乡”。

孙冶方                          薛暮桥

2、建筑遗存:延续古村生命

要传承礼社文化,就要保护文化遗产。礼社保留了部分名人故居等古建筑遗存,重现经济学家故里。现存薛暮桥故居、孙冶方故居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7处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包括清九十九间半、薛氏义庄、水龙宫、永善堂、秦古柳故居、薛佛影故居等颇具历史价值的建筑。

薛暮桥故居——也称慎修堂,建于清末宣统二年,位于礼前路以西,礼社街287号,砖木结构,是礼社老街北端的一座江南乡镇中型民宅,占地面积324平方米左右。20066月,薛暮桥故居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坐南朝北,原主体建筑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平房,现旧居还保存第一进平房(门厅)和第二进平房(大厅)三间,均为始建时原物。

薛暮桥纪念馆

孙冶方故居——原名敦厚堂,建于清代晚期,位于礼社老街中段,礼社街121号。建筑坐北朝南,临街而筑,砖木结构,前后共五进,坐落于中轴线上,每进之间皆有院子或天井分隔,每进均面阔三间,后二进为“回楼”,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东侧有花园、书屋、葱葱古木、假山。20066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经修缮成为孙冶方纪念馆,对外开放。

孙冶方纪念馆

3、民间“非遗”:传承古村文化

除了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村落得以延续和保存的“灵魂”。历史悠久的玉祁,物产丰富,素有“黄酒之乡”“锡剧之乡”美誉,双套黄酒酿造技艺、龙舞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祁双套酒

玉祁双套酒在20096月进入了《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3年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也是首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就在礼社村,在过去近百年里,现代制酒技术的发展,使黄酒酿造业的传统酿造技法几乎完全湮灭,玉祁双套酒的“大酵法”是全国仅存的独苗。“大酵法”始于清嘉庆年间,用陈年黄酒代替醅水,不加生水,不加酒药,以酒酿酒,故称“双套”。其口感醇香绵厚,因此历经200余年,至今畅销不衰。近年来,玉祁酒厂在“双套酒”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玉祁糟烧、无锡老酒等畅销新品,每年销售额达到四五千万元。

九龙宫

“礼社龙舞”,起源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至今有500余年历史。首创的“中国龙”三字套路,被中国龙狮协会确定为“标准套路”。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礼社龙舞享誉中外,参加过国家、省、市级的各种活动和比赛300多场次,并随中国龙狮协会出访加拿大,并获得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市“第三届醒狮汇艺节”金龙奖。2014年建成并正式对外的新九龙宫,成为“礼社龙舞”民间艺术的展示厅,内设制作场、存放库、荣誉室等,新旧、大小龙十二条,存于其中,各有所用。

2014年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礼社大饼”制作技艺也源于此。每天,500多只大饼从这里销往各地,高峰时达到1000多只。在过去26年里,非遗传承人吕焕民夫妻俩不仅把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而且推陈出新。除此之外还有马灯、四月十四轧神仙庙会、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礼社村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朴实的民风民俗。

更有红色文化、好人文化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里孕育了第一位无锡籍共产党员糜文溶,这里产生了无锡第一个由共产党组织创办的进步团体青城导社,这里诞生了中共无锡支部第一任书记孙冶方。可以说,无锡地区熊熊燃烧、经久不息的革命薪火就是在这里点燃。

青城导社

4、千年水韵:推动文旅融合

有着6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玉祁,因运河而美、以运河而兴。作为大运河进入无锡的第一站,玉祁不仅是大运河无锡段的门户,更是传承两千多年大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大运河自五牧流入礼社村,旧时,凭借大运河便利的水运,礼社众多的码头水道商船云集、繁华异常,是各种商品运往无锡、常州、江阴的集散之地,更是无锡西北境名气颇大的江南名村。

作为“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之一,玉祁厚重的精神谱系中,兼具水的坚韧柔软和宽广包容。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双轮驱动”下,玉祁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素有“锡剧之乡”“黄酒之乡”美誉的玉祁经过多年探索,打造出了“凤阜文化节”“平湖灯会”“戏韵玉祁”等一系列闻名遐迩的乡村文化活动。

三月三凤阜民俗文化节之龙舞

玉祁锡剧节

大运河龙舞精英赛

二、主要做法与特色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未来的礼社村将进一步深化“礼”文化主题,依托丰富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资源,突出本土名人文化、非遗文化、工商文化等传统特色,开发优质旅游产品,设计合理旅游路线,打造江南古村礼社的文旅新格局。礼社的旅游空间布局为“一区、四核、多点”。“一区”为老街传统风貌保护区。包含礼社老街、孙冶方故居、永善堂等旅游景点,以保护和延续老街传统商业风貌为主要内容,同时保护老街两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四核”为传统手工艺体验中心、名人博物馆(孙冶方故居)、名人博物馆(薛暮桥故居)和九龙宫;“多点”就是包括薛水龙宫、薛氏义庄、礼社高三房等多个旅游节点,集中展示礼社历史传统和文化脉络。

1、依靠本土名人效应提升村落知名度。延续礼社“一门四博士”“兄弟两院士”的书香文化,扩大孙冶方与薛暮桥——中国经济界的“双子星”影响力。充分利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驻无锡办事处的功能优势,吸纳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承办高端经济学术类活动,扩大礼社知名度和影响力。

2、依靠传统“非遗”IP赋能乡村振兴。创新礼社“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市场”等“非遗+”活态发展模式,让传统工艺、传统设计通过再现、再造、再生,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打造集生产、展示、体验、传习、销售于一体的非遗集聚区,从而推动非遗项目与市场、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

3、依靠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也是农民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礼社作为“工商经济发源地”,随着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一带串七星,两径水陆游”的逐步推进,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集农业休闲观光、水乡村落体验和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