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化建设
镇江:赓续“四千四万”精神 释放“拔节向上”活力
发布时间: 2023-05-18 16:34:18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4月28日,镇江市工商联成立70周年座谈会召开,会上发布镇江民营经济成绩单:截至2022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2.24万户、私营企业13.06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21%;全市12个年销售百亿元以上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家,其中4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2家,民营企业占80%以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225家,占全市的91.5%。
改革开放初期,镇江制定了一系列“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成为“四千四万”精神发源地之一。在创业精神推动下,镇江民营经济活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政策,做优服务、稳定预期、增强信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
创业因子活跃,
为产业转型注入动力
4月26日,“2022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揭晓,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入2022年度医疗健康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榜50强。
慧创医疗成立于2016年,在创始人汪待发博士带领下,该企业成功研发全球首款便携式近红外成像设备,获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高科技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获评2022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汪待发举例说,企业初创时缺少资金,镇江市人才办将其纳入“金山英才”计划,从资金到场地,提供“一条龙”政策扶持,去年他还获评“十佳金山英才”;企业发展急需高科技人才,镇江市人社部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招引和职称申报服务,他自己也获评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企业首席专家;企业壮大缺少配件供货渠道,丹阳市税务局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模块“牵线搭桥”,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企业。在良好的创业氛围中,慧创医疗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第三代近红外高端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开放型经济,镇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进入新发展阶段,镇江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创业因子的推动。
“十四五”时期,镇江市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以及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这8条产业链。为此,该市计划从2021年起,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和支持400名(个)左右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镇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团队)。
“我们团队主攻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和应用,这和镇江当前的光伏产业链相匹配,也跟镇江重点发展的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相契合。”大正微纳首席科学家、镇江市“金山英才”计划人才、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鑫说,团队落户镇江高新区后,不仅获得950万元资助与补贴,还成功入选省“双创计划”项目,逐步成长为国内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精密制造领军企业。
镇江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把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扬帆计划”“云帆计划”和“甘露行动”,推动制造业发展稳中转优,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增长12%,新增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91家。
不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让创业者们信心倍增——
身为镇江人的管凯,深受镇江创业氛围熏陶,在润州区创办江苏冬云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知名的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服务商和云计算提供商;在纺织领域辛勤耕耘十几年的黄斌,选择在丹徒切换赛道,创办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废塑料回收利用;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的90后张胜,求学期间便被镇江的创业氛围所吸引,毕业后在京口区创办镇江元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环保、海事、海警等部门和高校科研单位提供无人航行器设计定制、工业物联网、商船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等服务……镇江人社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22年,全市扶持创业人数达146065人。
胸怀“国之大者”,
奋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4月27日,省总工会发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名单,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张淑斌名列其中。他不仅带领团队突破碳纤维上浆剂核心技术,还找到了影响碳纤维强度转化率的关键因素,形成了专利“缠绕成型用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荣获2022年江苏省职工十大发明专利奖。
作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恒神一直着力开展新一代碳纤维和低成本碳纤维的持续研发与产业化工作,这也是企业创始人钱云宝的初心。2007年,钱云宝创办的恒宝股份上市。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钱云宝了解到市场上碳纤维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情况,激发了他产业报国的情怀。10年间,他先后投入46亿元,创办恒神股份,开展国产碳纤维研发生产,为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钱云宝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钱京带领恒宝股份继续创新,发力数字人民币领域。作为首批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恒宝股份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已应用在零售、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多个场景。“继承发扬企业家精神,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向数字经济转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承担起企业家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钱京说,作为一名新生代企业家,更要秉持实业报国的信念。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要用心用情呵护企业家精神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镇江市市长徐曙海说。
我国是西蓝花重要产区,然而其种源一度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种子论斤卖,国外种子论粒卖。”镇江鑫源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潘耀平算了一笔账:前些年市场上1千克进口西蓝花种子价格高达2.6万元,折算下来,仅种子成本一项,菜农的每亩收益就被“刨”去了六分之一;2017年,进口西蓝花种子价格更是从一粒0.06元炒到0.2元,严重影响了菜农收益。2016年,鑫源达园艺在句容种植基地种下了第一颗西蓝花,瞄准市面上亟需的耐寒、耐热、高产品种展开攻关;2019年,鑫源达园艺成功收获了第一批西蓝花种子。国产“鑫源达种子”一经推出,备受好评,并迅速得到市场认可。截至目前,鑫源达园艺的“鑫绿”牌西蓝花种子多达10个系列。“鑫绿方阵”开疆扩土,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从云贵高原到黄土高坡,一路“绿灯”。“我们把种子平均成本从亩收益的15%上下降低到3%左右,仅此一项就能让菜农每亩增收约200元。”潘耀平说。
鱼跃医疗依托多个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载体,打破海外品牌对呼吸机的专利垄断;江苏士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研发“时速350km标准动车组高压电缆终端及其监测装备”,满足新一代高铁动车组供电安全可靠性要求;位于镇江新区的奥雷光电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产品,为率先突破该模块应用于光传输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瓶颈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综合奖……面对企业需求,镇江发挥行业骨干企业技术定向攻关和成果转化作用,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的加速转移转化作用,积极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成立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镇江民营企业共获得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8项,争取资金近6亿元。
弘扬前辈精神,
在传承创新中“挑大梁”
5月4日,扬中召开青年企业家座谈会,徐忠堂、李超等8位青年企业家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提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进行交流发言,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我们青年一代要担起时代责任,在父辈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打造民族品牌,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扬中鸿运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说。
座谈会现场,扬中团市委书记陈健介绍了该市青年企业家“接力棒”工程开展情况。该工程于2021年启动,旨在系统培养青年企业家的政治素质、经营能力、社会责任,激励他们传承“四千四万”精神,为扬中发展积蓄强劲动能,续写“江中明珠”崭新的荣光。
镇江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的企业家逐渐淡出一线,代际传承已经成为不少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2020年,镇江启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师承计划”,从全市遴选出11名思想政治觉悟高、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优秀企业家,在自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分别与56名年轻一代企业家结成师承关系,传承企业家精神。全市各区(市)纷纷跟进,更好发挥优秀企业家的引领作用,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跑起来、强起来”,带动年轻民营企业家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我的结对师父是肯帝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郦海星,他不仅将20多年创办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一一传承,还在我们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期间,主动走进我们企业,精准开出良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和营销对策,帮助我们发展壮大。”江苏伟创真空镀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说。
为了更好地组织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镇江命名句容茅山铁军营(新四军枪械所、后方医院遗址)、赵亚夫事迹馆、扬中党史学习教育馆、冷遹纪念馆、丹阳市规划展示馆等9个单位和场馆为镇江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引导、推动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新征程上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