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化建设

一场调研,解码百年煤城蝶变新路

发布时间: 2023-11-23 18:51:23

6月6日,徐工超级露天矿业装备440吨后驱刚性矿车远赴南美助力矿业发展。

□ 本报记者 王岩 张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11月16日,徐州市委常委会开展“百年煤城脱胎换骨的沧桑巨变”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带领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先后到徐工集团、潘安湖、马庄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等处实地调研,感受考察点发展新变化、新成效。

曾经的百年煤城,如今已是冲击“万亿俱乐部”的“潜力股”。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增速跑赢了全省平均水平;身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徐州承担着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

当前,正是徐州上下铆足干劲加速跑,冲刺全年总目标的关键时刻。徐州市委常委班子成员此时利用一整天时间开展以转型为主题的解剖式调研,就是要重温总书记嘱托,总结发展经验,汲取奋进力量,把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

深入调研,这条转型之路催人奋进

徐州是全省唯一兼具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双重身份的地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曾面临极为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来到徐州,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徐州通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转型,成功实现了老工业基地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凤凰涅槃、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蝶变。

此次调研的第一站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正是“徐州转型”的生动实践。这个由徐工集团牵头组建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致力于解决高端工程机械传动、液压、控制、新能源4个领域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难题,累计承担着6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制定了4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正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

透过创新中心这个“窗口”,可以感受到徐州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的澎湃动能。以徐工为例,今年以来相继自主研发35立方米超大露天电铲、新一代G系列智能旋挖钻机、全球首创新能源无人矿卡等一批“三高一大”产品;全球最大55000吨米核电重塔设计方案通过评审,标志着中国塔机进入超大塔自主创新时代;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攻克了高端全自动变速箱、大扭矩减速机、整车控制器等10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潘安湖畔,生态治理带来好风景,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在此安家落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依托国家“山水工程”项目,贾汪启动清泉湖和董庄湖共计3000亩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新一轮生态修复实践。目前,治理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预计明年完成修复,这意味着贾汪全区13.23万亩采煤塌陷地将全部修复完成。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村党委今年建起“百姓积分超市”,村民凡是参加村集体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均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并换购生活用品。正是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马庄经验”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庄人骄傲地说:“幸福的日子,咱唱着过!”

从一个个调研点放眼全局,徐州的转型之路更加催人奋进。今年前三季度,徐州20个年度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有效投资261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的77%,较去年同期提高27.2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精品钢材、高端纺织等5个产业的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签约注册项目308个、协议投资总额2136.9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超序时2个百分点。

深度剖析,沧桑巨变中感悟真理力量

此次调研不是走马观花“看一看”,而是带着思考深入“想一想”。现场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立即进行座谈,不仅集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还分别进行交流研讨,通过深度剖析让调研走深走实。

“百年煤城脱胎换骨的沧桑巨变,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精准指导。”在徐州的转型巨变中,调研组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在调研组看来,徐州的转型发展有5个过程:

是匡正发展理念、以思路转变带动发展之变的过程——坚决破除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主动摒弃以牺牲环境和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贯穿到转型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是保持战略定力、以接续奋斗推动步步攀高的过程——徐州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深入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矢志不渝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提质效,不为指标波动所慌乱,不为一时阵痛所困扰,才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之路。

是聚力重点突破、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跃升的过程——徐州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因地制宜,治沉疴痼疾、攻重点难点、促转型升级,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最终开花结果,转化为转型发展的累累硕果。

是强化系统观念、以相互赋能促进全面提升的过程——深刻把握四个转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又各有侧重的逻辑关系,全面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各领域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是坚持人民至上、以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始终树牢正确政绩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依靠人民群众推动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多回报人民,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据最有说服力。徐州三次产业比由2008年的11.5:52.5:36调整为去年的9.1:42.5:48.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2008年提高33.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考核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由68.1%提升至93.2%,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28.64万亩、治理采石宕口20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连续17年保持全省第一。“五通汇流”“高快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国际博览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有序推进,徐州乐园、方特乐园等“五园齐聚”。总投资约22.2亿元的175项积水点治理工程已完成132项,有效覆盖汇水面积近60平方公里,惠及居民65万余人,经受住了今年汛期暴雨考验。

深刻总结,新起点上推进新实践

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在新的起点上,徐州上下的思路更加明晰——要深入践悟新思想、凝心聚力再出发,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徐州将重点从4个方面发力:

一要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树立更高目标和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坚持探路先行,积极争作贡献,切实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二要开拓更宽视野和思路,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放大中心城市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创奋进新局,更好承担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

三要展现更大魄力和勇气,着力解决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快、中心城市首位度依然不高、生态环境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民生改善短板依然突出等问题,加快破解难题、攻坚突破。

四要拿出更实的作风和举措,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效,奋勇争先比贡献,狠抓落实勇担当,推动徐州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此次解剖式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将充分发挥正面案例的正面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推动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行稳致远。

一方面,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内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寻策问道,真正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徐州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仰和追求。另一方面,进一步提振发展士气。通过总结徐州转型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增强发展信心,鼓舞徐州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扬帆起航再出发,谱写发展新篇章。

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提标、提质、提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指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为全省走在前列作出更多徐州贡献。

进一步打造发展样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动能接续转换、生态修复治理,引领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支撑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助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写好转型发展“大文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徐州的这条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