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南京大屠杀历史主题新书首发
发布时间: 2023-12-07 09:41:07
新书首发现场 万程鹏 摄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各界在南京举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23年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新书发布会”,推介近年来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主题的10余本新增出版物,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新书发布会推出4本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史主题社会教育类出版物,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时间证人》,收录了南京籍摄影艺术家速加拍摄的马鸿祥、马秀英、王恒、濮业良、马继武等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肖像、证言,以及摄影手记。
翻开该书,第一位记录的是幸存者马鸿祥,黑白肖像中的老人凝视前方,眼中有泪光。这一页的摄影手记写道:“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马鸿祥在南京的一家老年公寓里提前庆祝了自己的100岁生日……那天,老人脸上一直挂着笑:‘我现在生活很好,我今天特别开心。’19天后,老人与世长辞。”
《时间证人》书名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字,由著名艺术家速泰熙做全书设计。一页页翻开,一位位幸存者的照片、证言历历在目,每一次翻阅,都仿佛与这些幸存者对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贝日记》(青少版)正式发布。该书以1997年《拉贝日记》单行本为基础,在内容上,对暴行的篇幅作了压缩,增添了拉贝手绘图、大幅历史图片、译者导读及延伸注释,更适宜青少年阅读。
《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全译本)同步出版。《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是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21日—1938年2月26日5个多月时间在南京期间所记的日记和收集的资料,共6卷8册,1770页,为中央档案馆馆藏《拉贝日记》德文影印版的中文译本。与1997年出版的《拉贝日记》中文版相比,《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全译本)新增了拉贝收集的世界各国关于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新闻报道,拉贝回国后向德国政府呈送的关于南京沦陷的报告等日记内容,修订了原译本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并增加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我想用这本书,告诉在南京大屠杀中离我们而去的永远的‘孩子’们,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新书发布会上,《宁生 宁生》作者杨筱艳用低柔的声音深情介绍这本书。杨筱艳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乔家的儿女》一剧的编剧。书中写了两位生活在1937年和2017年的都叫“宁生”的孩子,写这本书的灵感来自她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那天,在纪念馆微博上看到的一张海报,海报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在1937年,一个在2017年,隔时空相望。
第10册《国家公祭日资料集》收录了2022年国家公祭仪式和教育活动相关报道。
此外,《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今年出版了中文刊3期,英文刊、日文刊、法文刊各1期。《南京大屠杀史》(阿尔巴尼亚文版)、《战争意味着什么: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全译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等也在新书发布会上集中亮相。
《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全译本)是南京大屠杀史料整理的最新成果,是迄今为止内容最全的《拉贝日记》中文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新版是东京审判史料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揭示南京大屠杀的法律定论具有重要意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作序人、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员首席专家、教授程兆奇说:“不管是从法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都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文献。”
来源:扬子晚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