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古

这些重要新发现,丰富了江苏地域文明谱系

发布时间: 2025-01-23 10:08:23

子盐码头南段 

丁奉墓出土有马镫形象的骑马俑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江苏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承载地,也是中国现代文博事业的重要起源地,做好文物普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截至2024年12月29日,全省共落实普查经费超过7000万元,培训普查队员1916人,复查复核三普文物登记点18883处,新发现文物点1168处,其中多项重大新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丰富了江苏地域文明谱系。

1 新发现

● 草堰港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类型:古遗址

地点:泰州市兴化市

草堰港遗址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7200至6900年,遗址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还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钻木取火器实物。

草堰港遗址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也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滨海湿地型史前遗址,具有典型的“水韵江苏”文化基因,是中国多元一体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北斗村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商周 类型:古遗址

地点:镇江市丹徒区

北斗村遗址本体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带环壕面积约11万多平方米,遗址西北部与南部文化层厚度达4—6米,为宁镇地区北部的中心性聚落。

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较少,导致学界对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的认识相当模糊。北斗村遗址极有可能是解决“湖熟文化与吴文化的分界及关系”“吴文化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吴文化的起源”等问题的关键性钥匙。

● 尤庄盐业遗址群

年代:周代 类型:古遗址

地点:连云港市海州区

考古发掘表明,尤庄遗址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应为一处分布范围约300万平方米、距今2700多年、规模超大的商周时期盐业生产遗址群。尤庄遗址所在的板浦镇明清以来就是盐业重镇,该遗址或将板浦镇制盐历史提前到商周时期,对开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盐业考古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缪杭遗址

年代:唐代 类型:古遗址

地点:盐城市东台市

缪杭遗址总面积6.75万平方米,考古揭露出蓄(储)卤池、淋卤坑等制盐遗迹,出土了长沙窑、德清窑、宜溧窑等不同窑口瓷器400余件,证实该遗址为一处唐代制盐聚落。遗址内大量长条形蓄卤池的分布,展现该地区唐代制盐作坊极可能是官营或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聚团公煎”。

● 西街古闸遗址

年代:宋代 类型:古遗址

地点:淮安市淮安区

西街古闸遗址主体为宋代水闸,由闸墙、闸基、闸墩三部分构成,可能与南宋北神闸具有相当大的关联。

水闸整体为砖砌,以木桩穿槽固定的闸墙结构、木板铺底的闸基、夯土扶壁的闸墩都是目前考古发掘的宋代水闸中所罕见的,是继板闸遗址之后,淮安地区在大运河考古中取得的又一重大发现。

● 子盐码头遗址

年代:清代 类型:古遗址

地点:扬州市仪征市

子盐码头遗址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整体保存较好。考古表明,子盐码头呈弧形,宽4.8—5米,全长约80米,由踏步石梯和垂带石组成。

子盐码头遗址是长江、运河交汇处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目前仅存的江北运口遗迹,对研究和展示大运河、长江航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丁奉家族墓地

年代:三国时期 类型:古墓葬

地点:南京市鼓楼区

丁奉家族墓地共有4座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出土有砖地券,明确墓主为东吴大将丁奉及其夫人。

丁奉家族墓是目前具有明确记载的官职最高的东吴名将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有一件釉陶俑上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马镫形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张昭家族墓地

年代:三国时期 类型:古墓葬

地点:南京市秦淮区

张昭家族墓由8座墓葬东西向并排构成,其中张昭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部分组成。根据墓内出土的两方龟纽金印(“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结合墓葬形制、结构年代特点以及相关史料,确定墓主为东吴重臣张昭。

《南京发现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家族墓》入选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2 人物志

71岁再出马 他是文物普查“三朝元老”

“今天咱们要吃苦咯,这是真正的田野考古。”71岁的尹增淮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通往韩信城遗址的泥泞小道上,笑呵呵地对身后的两位年轻文保工作者说道。此时,他的衬衫已被汗水浸湿,贴在了身上。

2024年9月末的一天,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尹增淮冒着高温重访江苏省文保单位韩信城遗址。“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是淮安市“四普”工作特色之一。曾两次参与全国文物普查的尹增淮,此次以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再次加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伍。

尹增淮个子不高,长年在一线奔波让他患上了腰疾与风湿性关节炎,但在文物普查时,他总是精神抖擞:“别人说我有一双‘小鬼腿’,哈哈。”多年的野外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好脚板,连随行的两位年轻人也不时要说声:“尹老师,等等我。”

“你们别看这里杂草丛生,其实韩信城遗址就在我们脚下。”到了调查点,尹增淮从帆布袋中掏出一本手写笔记,递到第一次参与“四普”的奚超锋和王子涵面前,密密麻麻的手写字记载着尹增淮多年来的普查经验。

尹增淮回忆道,2007年他主持韩信城遗址考古勘探与试掘工作,确认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现残存南城垣长 500余米。尹增淮特地强调,“韩信城并非汉代所建,更不是韩信所筑。考古表明,韩信城南城垣建于宋元时期。不过韩信在这一带生活过应该是准确的。”

奚超锋和王子涵一边听尹增淮如数家珍地介绍,一边扒开密林,不顾蚊虫的叮咬,操作RTK定位仪、无人机、高精度终端等专业仪器,对文物点空间位置、保护级别、保存现状、本体边界等数据进行测量测绘、打点采集、信息录入。如今,尹增淮已不需要亲手参与测量工作,但有他在,年轻同志心里便踏实了许多,有这样的文物保护“活地图”,他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对尹增淮而言,文物工作有一份别样的意义。他的父亲尹焕章,是贡献卓越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尹增淮从小在南京博物院家属楼长大,深受熏陶。后来,他也传承这份热爱,走上了守护文物的道路。“父亲常说,考古要对历史负责,要有献身精神。我始终铭记并践行着。”尹增淮饱含深情地说,中气十足的嗓音中夹杂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感慨。

在第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他都以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及省市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1984年,尹增淮还是一名普通的文物普查队员,在泗洪县参加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他蹚过河,睡过庙,每天跋涉数十公里。普查期间,他还有件意外收获。一天,他走到钵池乡孔洼村时,到老乡家要水喝。休息的间隙,尹增淮发现老人家的床底有一个作尿壶的铜质虎子。聊天过程中,尹增淮得知这是老人的儿子在村子附近挖沙时,在一处不知名的古墓中发现的。他鼓励老人将文物上交,后来这件六朝虎子被鉴定为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2007年,“三普”工作拉开帷幕,此时尹增淮已在考古界历经千锤百炼,成为淮安市“三普”工作的领军人物。他带领考古队员几乎跑遍了淮安市辖区的每个乡镇、街道、村庄,还经常前往各县区答疑解惑。随后,他又主持了全市重点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工作。

“我们对清晏园进行‘三普’摸底时,发现有些珍贵的碑刻散落在园内,这些碑刻是清朝皇帝褒奖历任河督的治水功绩所赐的御碑真品,对运河之都淮安而言意义重大。后来,清晏园内专设‘总督河道部院御碑园’,集中展示这些碑刻。”说到这里,尹增淮的语气中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尹增淮没想到,退休后还有机会再次参与文物普查。在年轻人面前,他温和热情,知无不言,没有半点儿过来人的倨傲。

结束一天的“四普”工作,已是傍晚6点。尹增淮又要驱车前往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岔河工作站。退休后他被返聘,驻扎在离家40多分钟车程的洪泽,继续发挥余热。“我正抓紧时间做文物考古资料整合工作。以往的考古工作成果如果不整理成文字,留给后人,就太可惜了。”尹增淮透露,他已撰写了《江苏淮安运河村一号战国墓》《淮安金石录》《淮安石刻·碑刻卷》《淮安考古七十年》等各类考古报告及学术论著近百篇。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尹增淮时刻露着笑意的脸庞上,显得这位老人更加亲切可爱。这位追赶时间的文保人,71岁仍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守护着一城文脉。

虞越 胡锦文 陈龙/文 高鑫/视频

3 创新点

扬州:借力社区,解决古建民居“入户难”

扬州市借助成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普查的“三格三网”,破解民居“入户难”。

一是人在“格”中走,织密普查“信息网”。普查队员整合社区网格和文物点分布两张图,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上门行动”,做到“提户知人、提户知点”。

二是情在“格”中系,筑牢普查“感情网”。针对老城区居民普遍老龄化的特点,普查工作请出网格员和老一辈志愿者,大家知根知底,入户就不再难。

三是误在“格”中勘,搭建普查“智慧网”。组织散住在老城区的知识分子、热心人士和退休文物专家建言献策,提供线索、勘正三普登记文物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和采集信息出现的音误、笔误等。

南通:部门协作,梳理文物产权信息

南通市文物部门会同属地街道(乡镇)主动对接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古建筑等文物建筑产权信息登记情况,为后期解决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归属有争议、所有权归属不明晰”等历史遗留问题奠定基础,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特别是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相关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撑。

连云港:精确测绘,核准文物本体边界

连云港市组建了由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志愿者、第三方服务单位共同组成的市级普查工作队,挑选了具有考古经验、三普实践、无人机操作、GPS定位、地理测绘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承担全市14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1000处文物点的普查和复核工作,并与自然资源、地理信息部门进行校核,确保四普工作数据精准、资料齐全。

常州:因地制宜,开展古桥专项测绘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采用三维测绘技术开展古桥类文物数字化测绘,通过采用无人机、高精度RTK测量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三维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点云模型处理等技术手段,普查人员在实地调查时对古桥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形成航拍全景照片、技术图纸、三维数字模型等测绘成果,现已完成199座古桥测绘,其中市保以上古桥68座。

来源:新华日报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科联  承办单位:中国江苏网  苏ICP备07000608-1号